“汪峰歌曲高频词汇表”曝光 引发网友创作热潮
只需填入几个关键词,点“确定”,一首“现代派”诗歌立即生成,前后还不超过一分钟。近日,复旦大学教授严锋在微博上推荐一款“计算机诗人”软件,使前几年诞生的写诗软件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无独有偶,同样在最近,一张“汪峰歌曲高频词汇”表在网上迅速流行,根据这张表上列出的词语随意组合,网友又纷纷当起了“汪峰”。接连而来的此类现象不禁使我们思考,这种只需动手、不需动脑的“快餐式”创作因何产生,又何以受到热捧?这是在给人们写诗、写歌创造便利,还是对当下文艺创作、欣赏中不良现象的反讽?
写诗软件、“汪峰歌曲高频词汇”表引发网友创作热潮
通过下载“计算机诗人”以及试用同类软件,记者发现,这类软件的数据库中都包含了诗歌中许多常见的意象以及一定的句子结构,通过使用者手动输入关键词或设定句式、韵脚,创作出一首首“现代派”诗歌。这与“汪峰歌曲高频词汇”表恰恰不谋而合,这张表根据形容词、名词、动词分类,列出了汪峰歌词中最常出现的词语及使用次数,如孤独(34次)、生命(50次)、爱(54次),将这些词语随机组合稍加润饰,配合汪峰常用的“1、6、4、5”和弦,就能得到一首“汪峰风格”的歌曲。这些诗歌、歌曲看上去有鼻子有眼,但仔细推敲,其徒有其表、内在空洞的本质就暴露无遗。
记者“百度”了一下“写诗软件”,得到的信息达134万余条,光是首页就有6款软件。据“业界”有名的“猎户星自动写诗网站”统计,该站自2006年建立以来,共制作诗歌1442415首,平均每小时达到惊人的22.9首,“快餐式”创作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这一现象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写诗软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诗人的门槛,如果仅用于娱乐、欣赏,那么无可厚非;也有人则指出,写诗软件使诗歌创作沦为了快餐,它的风行给当代文艺创作敲响了警钟。
根源在于文化消费通俗化,不少文艺创作沦为“快餐”
长期以来,诗歌因为其文字佳、韵律美、情感真挚,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灿烂的结晶。而创作出一首优秀的诗歌谈何容易,古人常常为了语出惊人,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其他类型的文艺作品也同样如此。相比之下,写诗软件的“一分钟”操作看上去便利何止千万倍。有评论指出,此类软件的风行,其根源就在于当前文艺创作中因违反艺术规律而导致的种种不合理现象。“猎户星自动写诗网站”上道出了制作软件的初衷:“读多了诗坛上那哼哼唧唧不知所云的诗歌,我们才知道读不懂就是现代诗的本质,胡乱搭配是现代诗的法宝。”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院长刘卫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恩格斯引用过一句名言‘愤怒出诗人’,好诗的动机应该是内心的真情实感,由情感带动技术,而不是由技术带动情感。”反观当前的文艺创作,“由技术带动情感”甚至用技术代替情感的作品并不在少数。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商品社会的推进发展,文化消费越来越变得通俗化、简单化,一些作者割裂了传统诗歌的创作精神,通过简单的文字拼凑而创作出似是而非的“现代派”诗歌,对不少读者造成了误导。严锋在微博上也评论说:“这是否说明‘现代派’艺术比古典作品更简单,也更接近机器的思维?”
文艺创作与欣赏应避免浮躁、急功近利,技术可以借助但不能依赖
“快餐式”创作之所以受到热捧,同样离不开受众的因素。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只言片语的“微阅读”早已替代大部头的名著,并成为了主流,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只关注其形式,而不曾对精神内涵加以深究,这与社会上存在的浮躁、缺少真诚的状况是分不开的。刘卫东对记者表示:“从某种角度来说,写诗软件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不是坏事,但它用技术代替情感,也反映了现在人与人交流时缺少真诚。”再者,社会上也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一味利用技术、经验追求产量,而忽视了宝贵的独创性。著名音乐人张亚东曾在谈及选秀节目中的原创音乐时表示:“有些旋律,我觉得早就听过,或者听过一百首这样的歌曲了。这哪里是原创!”
不可否认的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文艺创作提供了许多便利。而写诗软件一类事物的流行,无论对创作者还是欣赏者来说,都无异于一盆带有戏谑意味的冷水,使我们反思在信息时代如何处理好创作与技术的关系。“十年磨一剑”在当今时代或许显得夸张,但真情实感、踏实创作才是永恒不变的艺术规律。刘卫东对此表示:“电子技术可以对文艺资源进行整合,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取灵感。但文艺作品归根结底是出于人的真情流露,我们可以借助于技术,但不能依赖它。”